2024-07-22 08:36:27 |
来源: 唐山劳动日报

回首来时路 整装再出发——简述从《救国报》到《唐山劳动日报》的烽火岁月(4)-威尼斯5994

□ 王烁辉

3.血腥“扫荡”下的牺牲与坚持

1941年,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战场上陷入困境,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成为泡影。因此,1941年1月6日,日本大本营制订出《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》:集重兵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战场,并以华北地区为重点,进行“肃正作战”。据此,日本华北方面军于2月15日制订了为期三年的“治安强化运动计划”(简称“治强”),强调“全部措施指向示范区,特别是华北北部及重要国防资源所在地区。”

此时的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经过1940年以来的大发展,已经向南威胁北宁铁路和日军视为“重要国防资源所在地”的唐山,向西威胁华北日军基地平津两市,向北插入伪满洲国。因而,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一直成为华北日军“治强”“扫荡”的重点区域之一。从1941年4月开始至1942年底,日军在冀东连续五次推行“治安强化运动”的同时,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五次、每次数万兵力的大“扫荡”。

鲁家峪资料照片(远处为《救国报》社旧址)

1942年初,冀东军民团结一致彻底粉碎了日军在冀东地区的第三次“治强”。华北日酋冈村宁次惊呼:“对冀东应有再认识。”随即日军第二十七师团将其“防卫”重点移向冀东,并将“北部防区”司令部移至唐山。

1942年4月起,侵华日寇与伪军在冀东地区开始了为期近3个月,总兵力5万余人的第四次“治安强化”大扫荡,冈村宁次亲自到唐山、玉田等地部署,首先“扫荡”冀东东部丰玉遵、丰玉宁、迁遵兴、丰滦迁和迁滦卢等联合县境,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杀光、烧光、抢光“三光”政策。

4月13日凌晨,日军第二十七师团步兵团长、“北部防区”司令官铃木启久,亲率日军1个联队和“治安军”4000余人,包围了鲁家峪,在鲁家峪大庄(化名“鲁进”)设立了“扫荡”指挥部,开始对冀东地区进行空前残酷的扫荡。

驻扎在鲁家峪东峪的《救国报》社部、编辑组、第一印刷所和《国防最前线》的同志们,都被敌人包围在山峪。大家按照惯常的办法隐蔽在东岭沟报社专用的火石洞里。敌人在包围东峪的第三天,先是朝火石洞里施放瓦斯弹,稍后又开炮把洞口崩坍。瓦斯弹没有伤害洞里的人,洞口坍塌却把大家封锢在洞里了。

东峪被围困的第四天下午,敌人忽然从山头上暂时收缩到鲁家峪大庄去了。老乡们立即抓住这个短暂的时机,火速集合了一批凿火石的能手,把被敌人炸塌的洞口全部扒开,将被封锢在洞里的同志们救了出来。拂晓,报社的同志们刚从火石洞脱险出来,敌人又从鲁家峪大庄回来,重新包围了东峪。直到入夜,在崔林同志指挥下,同志们利用敌人攻防转换的空隙,才突围脱险,撤到鲁家峪东面的耍儿峪。

敌人包围东峪的时候,还没有包围北峪。在北峪的第二印刷所的同志们,隐蔽在火石洞里观察敌情的变化。13日傍晚,敌人占据了北峪西面的影壁山,北峪的同志们与社部失去联系,经过反复研究,他们利用夜幕作掩护,向东面的白园、耍儿峪一带转移。

4月18日晚上,东峪的同志们与北峪的同志们终于在耍儿峪会合了,并暂时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。

(待续)

相关新闻

编辑: 穆俊丽
热点
  • 一周
  • 一月
网站地图